首页 > 资讯中心 > 资讯 > 资讯预告 > 详情

资讯中心

真正的书画大家,靠作品说话,靠名气者终将是昙花一现

资讯预告 发布于:2023-12-01

近闻,某音直播间内书画行情火爆。不乏有大名头的艺术家前往助阵。低至三位数的销售价格,连我本人都禁不住诱惑,想去一探究竟。

点进去只有“失望”俩字可以形容。想在直播间低价捡漏名家代表作,简直是痴人说梦。大画家卖书、复制名作,工笔画家卖写意作品,写意画家卖书法……那么真如主播们介绍的那样,艺术家们都“触类旁通”,其各种作品都具备很高的收藏潜力吗?

不是名家的作品都有价值

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有的所谓大名家名不符实。在中国内地这种逆淘汰的体制下,不乏平庸者居上位,而杰出者却居于野,直到身后才大放异彩;其二,即使是名副其实的名家,其作品也不是每件皆优秀。有时因为应酬、身体、情绪低落等原因会创作出低劣平庸或不尽人意的作品。另外,在艺术家一生的艺术生涯中,其早、中、晚期的作品水平悬殊往往是非常大的。

作者知名度是艺术收藏投资必须考虑的一项,但是,并不等于说“知名度越高越有收藏投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收藏原则仍然是艺术性第一,知名度第二。


纵观中国艺术史,从没有一个人能在各个领域都出类拔萃,能全面驾驭国画、油画、陶瓷、雕塑、漆器等艺术语言。比较全面的,如国画巨匠徐悲鸿,油画、国画俱佳,也没听说过他能绘制陶瓷,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诗书画三绝,也没见过他的油画精品力作。

收藏,藏的一定是能代表艺术家每一阶段创作高峰之作或是艺术生涯中具有典型性的代表作。应酬之作、纯粹商业化的作品,或许连艺术品都不算,更别提精品、代表作了!


为什么艺术家的代表作更具收藏价值?

这里我们要提一个专业术语: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输入的信息产生的显著影响,是由第一印象引起的心理倾向。首因效应在人们的艺术接受过程中作用明显,在艺术品市场同样不容忽视,代表性艺术家的代表作之所以被买家青睐,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原因。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稚鸭……大家一提起某位艺术家,头脑中首先想到的艺术形式,一定是他们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一定会越来越值钱。

首因效应,还有个误区,就是提起某位艺术家,社会各界会给予很高的认可,但是我们在认可其艺术成就的同时,不要笼统的认为,他的所有艺术都高人一等。


市场认可的作品

往往是其代表作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一些初入藏圈的朋友或许仅仅知道其中有限的几位。那么我们如何区分哪些作品是其代表作呢?

多关注拍卖市场无疑是一个捷径。那些在拍卖市场拍出高价的作品,值得藏家更多关注。

例如,李可染先生的红色山水和牛题材作品在其拍卖市场中名列前茅;例如,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敦煌壁画系列屡次破亿元成交,这些作品肯定是艺术家的代表作。



得到美术界认可的作品

往往是其代表作

以全国美展为例,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作为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它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入选作品要经过国内权威的专家鉴定组一轮轮的严格审核,能够入选全国美展的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在某一阶段创作高峰期的代表作。



载入美术史册、被各大馆院珍藏的作品

往往是其代表作

各大官方美术馆的馆藏品属于永久保护的文化财富,将作为历史的遗存和见证留传给子孙后代。因此它应该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水准,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它必须是艺术家的精品力作。作品入藏之前美术馆专家组都会对作品的艺术质量和价值进行甄别,达到要求的艺术品才能入藏,这些类型的作品往往是艺术家的代表作。

对于收藏而言,不要只追求名家大师的名头,应多关注作品本身,只有那些艺术家的精品代表作,才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会在变幻无常艺术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