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书画杂谈 > 书画欣赏 > 详情

资讯中心

纵目阔远的西湖全景图像——南宋李嵩《西湖图》赏析

书画欣赏 发布于:2023-09-11
作者:周惠斌来源:美术报

南宋 李嵩 西湖图 26.7×85cm 水墨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流连于杭州西湖的旖旎山水间,留下了不胜枚举的著名诗文、画作和传说,以绘画而言,南宋李嵩的《西湖图》无疑最负盛名。画家以西湖为中心,通过鸟瞰式构图,如鲲鹏飞翔空中,俯瞰而下,进行全景写实描绘,将隐现于烟锁雾迷下的断桥、孤山、苏堤、雷峰塔等名胜奇境尽收卷中,凸显出西湖的朦胧阔远之美,堪称传世最早、内容最丰、摹写最细的西湖实景山水图像。

李嵩(1166—1243年),钱塘(今杭州)人,幼时家贫,年长以木工为业,后被画院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随之习画,承其画技,擅长画人物、道释,尤善界画,工细精丽,繁而有序,历任光宗、宁宗、理宗三朝(1190—1264年)画院待诏近60年。除《西湖图》外,还留下了《花篮图》《货郎图》《骷髅幻戏图》《月夜看潮图》《清溪渔隐图》等作品传世。

钱塘自古繁华。南宋王朝建都临安(杭州)后,偏安一隅,秀美温婉的西湖成为当时达官贵族和寻常百姓心驰神往的游览胜地。李嵩笔下的《西湖图》,将南宋时期“西湖十景”中的山峦湖水、楼台亭榭、宝塔庙宇、舟楫桥堤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予以一一呈现:周围群山环绕,云雾迷茫,中央湖水明净,纵目开阔,令人心旷神怡。

画面上方的远景,是西湖的西端,群峰连绵,山峦起伏,若隐若现;左上方的六边形南高峰塔,与右上方的方形北高峰塔(为乾隆“太上皇帝”印所遮盖而易被忽略),南北对峙;苏堤横卧,六桥烟柳,依稀可辨。下方的近景,是西湖的东端,以界画笔法勾勒出湖滨高耸的亭台楼阁,层层屋顶露出丛树,自左向右一字排开,或密集相连,或稀疏断开,形断而势连。画面左边,为西湖的南端,山势平缓,林木丛生,雷峰塔拔地而起,耸立其间;湖岸坡地,群楼栉比,屋宇密集。画面右边,为西湖的北端,内侧孤山静卧,白堤斜出;外侧的里湖波平如镜,宝石山麓的一幢幢楼榭,在山林掩映下排列有序,保俶塔巍然屹立,磅礴壮观,与雷峰塔遥遥相对、两相呼应。画面中间大片留白,画家将经意留出的空白,化作西湖烟波浩渺的湖面,构成画卷的中景和视觉中心,湖水宽阔,湿润淋漓;点点扁舟,穿梭水面。或是为了保持湖面的灵动虚静,画中隐去了瀛洲、蓬莱、方丈三岛,及湖心亭和三潭印月,画卷因此平添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整幅画卷虚实有致,笔墨概括,工笔和写意兼具,场景多而不乱,繁而不杂,墨色清淡洗炼,笔法精妙,意境恬淡。画家强调皴法,突出勾勒,反复晕染,在有限的画幅中,参差楼阁、栉比屋宇、山水景致,描绘得真实细致,毫无牵强局促之感。特别是画家运用留白当黑的手法,空白的湖水占据极大比例,虽无水纹,但小舟点点,寓动于静,别具生意,韵味蕴藉。尽管相隔800年的光阴岁月,然而细细品味,依然可聆听西湖的回响,触摸西湖的脉动,感受西湖的意象……

此外,《西湖图》引首有明代沈周题写的“湖山佳处”4字,前隔水处有乾隆“丁丑二月”(1757年)在“西湖行宫”的御笔题诗,钤“乾隆宸翰”“水月两潋明”等朱文印,画卷上部和骑缝处更有11方大小和形状不一的乾隆赏印和清宫内府藏印,包括“古稀天子”“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石渠定孺”“太上皇帝”“中心止水静”“三希堂精鉴玺”等朱文印,“乾隆鉴赏”“宝笈重编”“寿”“宜子孙”等白文印。画卷上还钤有清末收藏家庞元济的“莱臣心赏”“虚斋鉴定”“庞莱臣珍赏印”“得修鑫主人珍藏图书”等多方藏印。

李嵩当年为杭州精心绘制的佳构,充分展现了南宋时期的西湖全景,开创了南宋以降历代西湖图卷沿用由东往西俯瞰或展望的视角和图式,由此表现画面内容,营造自然与人文水乳交融的魅力和意境。如今,水墨淋漓的《西湖图》,已然成为宣传西湖的一张重要名片。

(作者系上海市崇明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