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资讯 > 综合新闻 > 详情

资讯中心

以中华文化之美促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综合新闻 发布于:2023-08-24
作者:龙开胜来源:中国艺术报

以中华文化之美促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随感

  近日,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学者、文化名人和非政府组织等400多位代表参会。会上,我有幸随同孙晓云、李刚田、张旭光、张继四位书法前辈,各执一种书体,分别用楷、篆、草、隶、行五种书体共同书写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这一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以象征中华文化瑰宝的中国书法展示出来,引起了与会者的深深共鸣,赢得了中外嘉宾的热烈掌声。

  全球文明倡议立足于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强调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坚持平等相待,共同探寻人类文明的共通之处,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揭示了文明交流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新的合作前景,提出了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

  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离不开每一个普通民众的参与,文艺工作者作为党的声音的传播者,更要观大势、担重任,深入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用积极向上的文艺载体,把家国情怀浓缩在笔墨里,传递好党的声音。

  创作的过程是学习理解全球文明倡议的一次思想升华。在这次展示活动中,我们在长2023公分、宽315公分的竹简上,敬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3月15日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寓意着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深刻感受到,“全球文明倡议”这一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柱石,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明观”选择。这一重要倡议,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展现了开放包容的中国价值观,赋予了传统新的文化生机和内涵。全球文明倡议传递给世界的,是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文明虽有差异,但不是“唯我独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能够自诩为“优越”,而是与其他文明平等共存,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并立,在某种程度上启发、唤醒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全世界、投向全人类。世界文明所拥有的共同价值正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契机和切入点。当前,面对全球各类风险挑战,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各国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急需打破不同文明间的隔阂藩篱,营造平等尊重、多元共生的新型全球文明生态体系。然而,放眼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并不对称,极需要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明相互影响借鉴,孕育新的文明形态,从而促进全球文明的进步。我们文艺工作者,应当大力发挥中国书法这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作用,架起不同文化间的沟通桥梁,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彼此了解、学习交流和共同提高。

  本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以“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携手绘就现代化新图景”为主题,倡导不同文化文明应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加强对话交流互鉴,增强命运与共意识,避免文明冲突,推动人类的共同繁荣和进步。这也为文艺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做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努力沟通中外文化、增进理解交流,这与文艺工作者传递文明的使命高度一致。因为文明之美本身就集中体现在各国文化艺术作品之中,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宗教、风俗、哲学,都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情感内涵。

  文艺作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历史上,中国的音乐、绘画、文学等都以不断吸纳外来文明之优长而得到发展。近现代以来,我国与世界的文艺交流更加丰富,鲁迅、梅兰芳、徐悲鸿等大家都是其中的践行者、推动者和引领者;白话文、芭蕾舞、管弦乐、油画、电影、话剧、摄影等,也都是借鉴国外的同时又进行民族创造的成果。改革开放后,我国文艺的学习借鉴更加广泛,兴起于国外的街舞、说唱表演被很多年轻人喜爱,进入中国后,不仅拓宽了我国文艺创作的思路和视野,也推动了我国文艺的创新发展。西方的文艺作品也在不断学习借鉴东方文化。欧洲文艺复兴由中国四大发明助推,西方的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受到中国明式风格和清代设计影响,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对西方产生了持续性的深远影响,成为当时西方人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品。

  文艺工作者要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在本次对话会上,各国代表就各自文化的特点和对全球文明发展的贡献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全球化的今天,艺术的交流与传播已经变得更加便捷,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走向世界舞台。我们更应以此为契机,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促进人类文明共享。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更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把共产党人始终胸怀天下、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博大胸怀用更加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现出来。

  作为传统艺术的中国书法,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中国汉字之美。此次我们书写所使用的竹简,曾经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文字载体,记述了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中华民族从先秦到西汉的历史记忆。艺术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表达方式,全球文明倡议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承载着中华文化助力全球文化交流的美好希冀,本届大会以书法为纽带和载体,将推动人类文明交流再上新台阶。

  用书法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不仅能让世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更能促进中西方文明的互学互动。中国书法被称为无言的诗、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无形的舞,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艺术性、时代性;通过篆、隶、楷、行、草等不同形态的书体,以及点线变化、字形组合、章法布白,展现书法的神采气韵和节奏律动、千姿百态和意趣迥异。早在汉代,中国书法就已开始向国外传播,到了唐代,随着贸易和交流的兴起,书法艺术在韩国、日本、越南等国传播,并成为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中国的发展,书法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甚至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也都出现众多书法爱好者。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开设了书法课,让更多外国友人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

  文明无国界、艺术无国界。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同样跨越时空、超越国界。作为书法工作者的我们,要始终坚持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找准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和情感共鸣点,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出更多展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作品。要以书法为桥梁,将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华民族的文明送到世界,彰显中国的精神气质与风采,不断推动书法成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共同绘就现代文明新图景,共结全球文明之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系空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创作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