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资讯 > 资讯预告 > 详情

资讯中心

殷双喜评邵大箴书法:书为心声

资讯预告 发布于:2022-11-25


书为心声

文/殷双喜

邵大箴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美术史家和美术理论家,自改革开放以来,译介和撰写了许多重要的艺术论著和评论,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培养了许多美术史论硕博士人才,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影响深远。自1990年代初,邵先生即在文事之余醉心丹青,他的山水画直抒胸怀、不拘形似、怡然自适,喜欢用大笔意写,尺幅之间经常有出人意料的别样貌相,也有笔墨感觉构筑的苍茫深远之境。新世纪以来,邵大箴先生的水墨画已经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展览,因其作品自然、朴素,自成一格而受到专业和社会人士的肯定与喜爱。

近年来,邵大箴先生在绘事之余又浸润于书法,拓展出新的艺术空间,令人耳目一新。邵先生的书法并非科班人士按部就班从基础开始,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名帖,细细品读并临摹大家笔意,然后以古人经典文论和日常生活感悟为书写内容,参以己意,自由书写。积数十年的水墨创作经验,他对于毛笔的性能和控制方法,有深切的感悟和熟练的把握,以此为凭借,他在书写时似有一种古人书写信札的从容随和。这使得他一方面从所书写的经典文论中感悟人生的境界,影响他的书体选择与书写心态;另一方面,他在“创作”书法时具有一种“平常心”,淡泊明志,在潜意识中并不拘于传统书法的严谨规范,而是用水墨画中对笔法的自由感觉来再造自己的书法书写。

邵大箴 书法作品
邵大箴 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理论源起于古人对自然和人物的体察品鉴,所以早期书画理论多以自然中的事物与人物骨相品格来比喻,书与画的共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前人论书有所谓“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现代书法关注书家对视觉图形的把握能力,力图建立起现代书法的空间标准,并尝试与绘画、建筑、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跨界转换。这表明现代书法艺术已经开始关注西方现代艺术的图形与结构理论,它与东方艺术在许多地方是相通的,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现代艺术作品的感受,对传统艺术进行现代观照,而邵大箴先生的山水画与书法实践,也间接地呈现了他对于现代艺术与图像构成的理解。

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在《笔论》中指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免亳,不能佳也。”邵大箴先生的书法虽与今日书界的专业书家不可并论,但自有其特殊价值,这就是书法对当代生活的根本价值,正在于抒发人的性灵情感,平复人的内心躁动,使人回归到与自然的对话及相融。明代文学家袁中道曾提出“性灵说", 演绎为明代中后期文坛乃至清代文坛袁枚一脉新流,也为近代文艺发展开拓了新的创作空间。“性灵说"把文学的主体性一-人的情 感提高到了超过形式的高度,也把文学的抒情功能重新赋予文学。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存在"通过召唤人进入两种语言而使人与存在的关系更富于意味。一种是不真实的抽象概念语言(知识系统,精神文化),一种是真实的更靠近事物原初源泉的艺术语言,即日常生活世界是意义的产生领域。有关书法与当代文化、日常生活的关系,是中国书法界十分关注的理论问题,其实质乃是书法在当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价值与意义。邵大箴先生之于书法,是将其视为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每日书写不辍,但并无功利之心与名望之想。这种“平常心”在民国以来的许多文化名人的日常生活中多有所见,如蔡元培、李叔同、胡适、鲁迅、郁达夫、黄宾虹、徐悲鸿等人,虽不为书法正史所彰,但他们对中国书法传统有很高的鉴赏力,其“日常书写”中蕴含的人文修养与人格魅力直令后人击节回味。书法史论大家邱振中先生尝论“日常书写”对于中国书法的重要价值,虽然邱先生认为这一问题属于书法的发生阶段,但我认为,“日常书写”的率性、随意与从容,对于进入到书法研习高层次的书家来说,仍然具有返朴归真,复古开新的意义。在今天,毛笔已不是中国人每日书写的工具,当代人的日常文化生活方式极为丰富,但在丰富炫目的信息时代,人们在何处安放自己的精神归属仍是紧迫的人生问题。

书法与文学、绘画不同,它不能依靠文本和图像的阐释来解读作品的含义与价值。但书法是一种特殊的身体艺术,通过身心一体的书写行为,直接触及到人的精神活动与心理状态,或中正平和,或慷慨激昂,或从容不迫,或曲径通幽,对于现代人的精神塑造和心理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当然,书法与书写者的精神生活的关系是间接的、曲折的,随机的,它与音乐相似,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长期薰陶,一种怀抱胸襟的养成。

书为心声,邵大箴先生的书法实践使我们再一次意识到书者的人生阅历与修养对书法品质的内在意义。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强调艺术的修养作为一种观念或信仰来自于宋代兴起的"文人画"。"论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宋明两代有地位与闲暇的文人强调修养与品格,忽视专业技术和画院画师,导致明清写意文人画的滥觞。由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切断与中国书法史的血脉联系,而是要通过现代的审美眼光,重新认识与发掘伟大的书法传统,从中发现现代书法的创新基因,努力实践传统书法精神与技术的现代转换。

从现代美学的角度观看,当代书法可以分为传统书风、现代书风与当代艺术(以书法为媒介的当代艺术表达方式)三个方向。但无论书法向何处发展,作品的内涵或意境的深度,决定着书法的价值与高度,而这一书法品质只能说与作者精神生活的深度相关,如“气息”与“格调"。前人说到书法时特别强调修养,而修养就是精神生活的品质。今天的时代,是一个为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所形塑的分工时代,也是一个为信息网络所控制的碎片化时代,由传统书法所形成的书法修养,作为人文修养的一部分,与科学素养、文史素养、艺术素养等,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早在1918年,作为“以美育代宗教”的倡导者,蔡元培先生在参加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建校典礼时,就希望学校在有经费时增设书法专科,以助中国图画之发展。期望当代的知识分子,无论从事何种专业,都能关注并积极参与中国书法的实践。像邵先生这样日课不缀,从事日常书写的知识分子越多,就越有助于整体提升中华民族的书法品格与人文修养。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