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艺术家官网 > 范扬 > 艺术家评论 > 详情

资讯中心

范迪安评范扬作品

艺术家评论 发布于:2022-09-24


范扬,1955年生于中国香港,祖籍江苏南通。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悟道与机缘——画家范扬的绘画

文/范迪安

唐张怀瓘在《书议》中评“小王”王献之书法时曰:“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行草,又处于其中间,无籍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弛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这一段文字说的是王献之的行草,但将此移评范扬的画,颇有几分恰当。范扬在两个世纪之交的这几年里似乎有若神助,其所爆发出来的强劲之力,竟将自己的画境大大地作了提升。在他的作品面前,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作画之际“情弛神纵,超逸优游”的状态。

就笔墨的意境而言,他浓笔酣墨,落在幅上皆成“文章”,呈示出解衣般盘礴的畅快,达到了通权达变的火候。就描绘的内容而言,他打通了山水、人物、花鸟原有的门类界限,只要面对自然,便能“临事制宜,从意适便”,信手拈来皆得理法,在散乱的节脉中荡起形象的生机。

范扬的作品看上去满幅轻松,但却埋伏了雄强之骨和深厚学植。他对传统里雄浑一体的画风显然是体悟颇深的,从宋元绘画到黄宾虹,都是他直接吸收的对象。他胸臆开敞,喜读群书,研读画史、画论及文化论著,养成腹中经纶和思中识度。他也注重生活蒙养,投身于自然怀抱,采集养分,荡涤心灵。这些学养、才情、能力都是构成范扬绘画风格的基础,使他落笔便生墨韵,笔笔相连,连成景致不绝的大千世界。

但是,范扬的智慧系统似乎还有一个玄机未得披露。他何以能将极平凡的自然景致画得生机顿出,如同天造而成,“自然”得完全没有法度的痕迹,这大概只能归结于他将禅宗的“顿悟”化解于心,将禅机渗透在笔墨形象之中。

禅宗的理论认为,“顿悟”是包含有感知又超越感知的认识瞬间。悟道之际,个体生命与外部世界形成了如火光闪耀般的感性直接联系,倏忽之间触及自然世界神秘的精神本体,体悟到用逻辑思维百思不得其解的生命之谜。

可以揣想,范扬在作画之际的状态就是一种“顿悟”状态,而且是持续地保持了这种“悟”的状态。他画中那些流畅的线条就是“悟”的附体,不受理性支配,一任感觉流发,在画面上成为欢悦的精灵。

因此,他每一幅画的感觉完全不可复得。禅宗悟道离不开“机” 的触动或引发,常常是受到某一机缘的启发而“顿然晓悟”,“悟”到刹那间———“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其解脱在于一瞬”。在范扬那里,机缘的“机”就是他面对的自然与视线中的事物。

外婆徐文卿抱着范扬在自家庭院

出身书画世家,幼时习字,外婆告诉他“用笔要厚,用墨要浓,这关系到一个人以后的福泽”。因此范扬的书法作品用墨浓重,风格独特。范扬把对古人的体味与自己的才情结合起来的,再浸润以自己的学养,所以很轻易地把握住古人的精髓。范扬的书法有颜鲁公的朴厚一面,却以王羲之内揠笔法出之,更有弘一法师的恬淡静气,又能神采飞扬不拘谨不凝滞,根底也正在于其对书法的深入把握。

纵观范扬的书法,它已经是一个比较完备的风格系统了。毫无疑问,这应该与他几十年的临池状态有关,当然也有他绘画时对笔墨的涵养之功。迄今为止,他的书法已不见所谓的“渊源所自”处,但就其笔下沉著里的绮丽与流转而言,其格调与祈向是高古的。这其中所谓的沉著应该是与其用笔有关。

这一点,对于中国书法而言是一道谁都不能绕行的门槛,也是将那些仅仅是拿毛笔写字的人拒之门外的重要依据。对于此我们说,范扬的笔下是经得起推敲的。其实这也是检测书法“传统”与否的基本评价体系。 而“用笔”与“传统”又成为了书法史上的一种“祈向清流”。依此而言,范扬书法应该是在此流派之中的。此外,他笔下的绮丽与流转所传达出的书法意象应该是他心灵个性与文化修为的客观呈现。


作者:范迪安,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