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书画收藏投资 > 拍卖资讯 > 详情

资讯中心

常玉唯一红色背景百合花杰作绽放

拍卖资讯 发布于:2021-11-22

121日,一件估价1亿至1.5亿港元的常玉《红色背景的百合花》即将在香港佳士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艺行者”中上拍。

常玉一生中仅创作了三幅以百合花为题材的画作,《红色背景的百合花》则是唯一以绚烂红色为背景的珍罕佳作。《红色背景的百合花》展现更丰富多彩的面貌,选用全新的描绘题材,表现更多元变化的结构布局和审美体验,它从绘画题材上,东西方文化内涵的融合,平面色彩空间和线条美学等多角度,都有了深刻的革新,可谓“常玉美学”的集大成者,印证了常玉在中国乃至世界现代艺术发展所代表的历史价值和美学意义。

“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对于我的作品,我认为无须赋予任何解释,当观赏我的作品时,应清楚了解我所要表达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常玉

常玉《红色背景的百合花》

油彩 纤维板

91 x 50 cm

1940年代作

款识:玉 SANYU (右下)

来源:

巴黎 Jean-Claude Riedel 收藏

台北 帝门艺术中心

亚洲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2010年5月29日 编号01016

现藏者购自上述来源

展览:

1992年4月18-30日「常玉」台北 帝门艺术中心

1995年10月14日-11月26日「常玉」台北 国立历史 博物馆

2001年10月13日12月2日「乡关何处–常玉的绘画艺术」台北 国立历史博物馆

出版:

1992年《常玉重要作品集–巴黎时期》帝门艺术中心 台北 (图版,第40-41页)

1995年《常玉的艺术》国立历史博物馆 台北 (图版,第44图,第57页)

2001年《乡关何处—常玉的绘画艺术》台北 国立历史博物馆 (图版,第75图,第122页)

2001年《常玉油画全集》衣淑凡编 国巨基金会与大未来艺术出版社 台北 (图版,第117图,第227页)

2011年《常玉油画全集第二册》衣淑凡编 立青文教基金会出版 台北 (图版,第117图,第129页)

2018年《常玉–寄黑 藏白 醉粉红》大未来林舍画廊艺术有限公司 台北 (图版,第142-143页)

估价:100,000,000-150,000,000 HKD

大师之路

常玉在1921 年抵达巴黎的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整个巴黎艺术家活动的中心已由北边的蒙马特山丘转至塞纳-马恩省河南岸的蒙帕纳斯区,是当时艺术家与文人聚集,讨论交换艺术新的地方。常玉选择了以提倡自由开放风格的「大茅屋」画室作为他学习的环境,同时结识了当时活跃于巴黎画坛的外籍艺术家,其中包括了贾科梅第,吉斯林等。在当时那个自由与开放的环境下,共同激荡出了影响深远的「巴黎画派」。

常玉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植根于自己深厚的母体文化,同时大胆吸收了当时最为前卫的色彩表现力,平面化与简约化等现代美学的精髓,开辟出一个前所未有的融贯中西的独特风格,为东方美学在巴黎画派中独树一帜。而这种风格也对彼时的巴黎艺术界产生了影响。

Artwork: © 2021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ADAGP, Paris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 《太空中的鸟》 1928 年作 纽约

现代艺术博物馆

百合现世,熠熠生辉旧时巴黎

根据常玉全集记载,他一生中仅创作了三幅以百合花为题材的画作,其中一幅,如今只剩下常玉莫逆之交-名摄影师罗勃法兰克(Robert Frank)拍下的黑白照片,其余一切,包括画名、媒材、尺幅等数据,皆尽不详。由于照片于 1949 年拍下,所以推测画作也应该属 40 年代创作。另一幅绿色背景百合,则肯定同为 40 年代的油画作品,现为私人收藏手中。

常玉最常见的花卉题材画作为菊花,菊花在东方文化中代表「高风亮节,廉洁清雅」的民族精神,深受常玉推崇,共绘制了55幅。若说菊花是来自东方的高雅象征,那么百合便是西方的圣洁代表。百合在天主教会享有尊殊地位,象征圣母玛利亚的化身,亦是梵蒂冈国花,含有神圣纯洁之意。在文艺复兴传世作品中经常出现大天使加百列手持百合花的形象。耶稣在新约里甚至提到百合花胜过所罗门所有的荣耀。

当时的巴黎百花齐放,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汇集巴黎,都试图在陈旧的艺术史中找到全新的艺术现代性。当时身在异乡学画的常玉,是在怎样一个心境下,大胆采用一个西方文化符号作为创作主题,底色则采用具有中国传统浓厚意味的艳红,以及庙堂皇室采用的明黄色,让枝繁叶茂绽放不一的百合,将圣洁的花朵浸染在东方色彩之中,长身而立,慵懒而优雅的舒展开来,为主题的创新赋予了非常的意义,为巴黎画派的现代性革新中增染了东方的意蕴。

马远 《倚云仙杏图》 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

《剔红紫萼花纹圆盒》 北京 故宫博物院藏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乱世中的希望之作

40 年代是过去百年中最动荡的一个年代,全球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创,战后世界格局被重新洗牌,百废待兴。此时的常玉年近半百,从中国继承的大笔遗产很快散尽,在战时更是一度贫困至极,需要制作石膏雕塑维持生计。战争对于全人类心灵产生的影响不容赘言,画家作为人类群体中最为敏感的小众群体,受到的冲击,产生的思考更加的深刻。

然而,生活的艰难困苦与战争的阴影却丝毫没有在常玉的这幅画作中体现,与之相反,画面使用充满鲜活生命力的褐红铺底,百合花向上生长,或含苞待放,或灿烂怒放,金黄的花蕊闪烁其中,意趣横生,洋溢着生动而蓬勃的朝气。由此可见,常玉对于美学的追求已经超越了时代与自身环境所限,实现了艺术创作的永恒性。二战之后,艺术的现代性实现了第二次的突破,抽象表现主义日益发展壮大,似乎只有更加前卫的突破与更加狂野的表达方式才能释放人类心中对于战争控诉和对现代社会的迷思。然而在常玉这幅静观优雅的瓶花中,仿佛历史在这一瞬间静止,所有的喧嚣被圣洁的花朵吸收,所有的混乱被交错挺拔的枝叶牵引出头绪,岁月静好,时空悠然,美学的永恒性在这里得到最完美的诠释。

文森特·梵谷 《透明花瓶里盛开的杏花枝》 1888 年作

梵谷博物馆,阿姆斯特丹 荷兰

格物致知:精纯洗练的韵外之致

常玉从 1930 年代以后的作品,体现了对色彩运用的进一步探索,每一张油画都呈现了强烈的色彩个性,机具表现张力。常玉对中国文人画「墨分五彩」的理念有着深刻体验,能以油画媒材来呈现和转化,于是他的单统色彩有隐约的层次幻变,展现犹如水墨入纸本的晕染、扩散、浓淡、枯润等各种单色变化,创构出一种具东方水墨情韵的色彩艺术,更为圆融流动,深化了色彩艺术的美学内涵和向度。《红色背景的百合花》的艳红,极度的华贵典雅,由幽白清雅的百合花和玻璃瓶所中和和平冲,画面底部一抹金黄,平衡了画面的色彩布局,更是呼应着中国庙堂皇室独有的尊贵色彩,充满了中国式的雍容华贵、婉约蕴藉的东方情调。

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有一日在家看到了朱熹注疏程伊川的一句话:「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于是决定以竹子为研究对象,践行「格物致知」的真理。所谓「格物致知」,即在深刻观察自然物象,掌握其精髓之后,提炼出其精髓用其他文学再创作手法延伸到人生哲理的体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其实中国古典书画早就践行着注重气韵生动,忽视物象空间。而在《红色背景的百合花》一作中,就蕴藏着丰富的东方韵味,这也是常玉所擅长的用简练圆柔的线条来表现抒情的诗意,他用深浅幻变的墨绿线条,交响穿插,互相牵引来表现空间的交错,这一做法,遥相呼应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用墨线搭建山水天地的写意思维。吴冠中曾经将八大山人与常玉相联系,他曾说过:「翻阅常玉的作品,使人立即联系到八大山人,那些孤独的鸟与兽,那些出人意外的线的伸缩,那比例对照的巨大反差,吐露了高傲,孤僻,落寞,哭之笑之」对比欣赏,两位大师均摒弃了空间与物象的束缚,自由的线条绘出花草鸟兽,气韵生动,感情饱满,然而常玉更胜一筹之处,更在于吸取了西方20 世纪巴黎画派的前卫风格,在保持主题形态明了的情况下,去除繁杂,走向平面性,赋予了现代雕塑的美感。

亨利·马蒂斯 《竹桌上的花瓶》 1903 年作

(责任编辑:李保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