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资讯 > 资讯预告 > 详情

资讯中心

让水墨与色彩共舞——于名川水墨画

资讯预告 发布于:2021-05-17

中国画的创新历来是艺术家需要“攻克”的难题,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追求着自己的创作之路。其中运用色彩这一艺术手法来改变传统的水墨画的单调,成为于名川艺术创作的重点。

于名川《深山气象站》

在如今的审美趣味和想象空间中传统水墨画的表现力受到了限制,曾经以“素净为贵”的、清淡的水墨写意画不怎么适用现在人们的审美,但是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水墨写意画依旧是中国画的根基。所以于名川将水墨中如何把握和拓宽色彩的表现空间、丰富色彩感成为了他不断地探索的方向。

于名川《泊》

于名川依从中国古典美术评论著作《谢赫六法》曾讲到“随类赋彩”的概念,在讲求“气韵生动”的本质上借鉴水彩画中的色彩构成,大胆融合民间艺术,对多种媒介、材料的运用并与中国水墨画的创作心态互相交融,从而建立起新的现代水墨色彩画观。

于名川作品

于名川的水墨画以没骨的色彩画法在水墨山水画中渲染出一番情趣,色与墨交织,色与粉的相撞,行笔果断、圆润、厚实,从而在宣纸上形成冲溃和沉淀,展现出色墨酣畅的艺术美感。他的作品以清一色的水墨,有时融入一点色彩,便爽然自如地画出气韵生动之境,幽妙简淡,淡而有味,味则隽永,让人在品读之际感受到作者的浩荡情思和独到的思想浸润。

于名川《山居》

水墨有内秀,内美静中参,内美通大美,大美却无言。而于名川水墨画美的价值其实就表现在他简约美和留白艺术上。在他的画中简淡的水墨色中略微施以淡彩,在空疏的画面中能够给观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从而能带动观者与绘画作品的互动。他的作品中常以淡墨作背景气氛的烘托,而这种淡墨之感似留白而非留白,时而表示天空,时而表示江水,时而表示云雾,时而表示远山,让所描绘的主体更加突出,给人一种感觉,一种印象,一种精神。这种“无画处”恰似是包含了无穷无尽的韵味而臻于无言之美的“妙境”。

于名川《秋》

于名川以写意的方式来描绘湖光山色的,“写意”即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画家的情趣。在于名川的笔下,画面纵笔挥洒,墨彩飞扬,不少作品虽“草草数笔便抒胸中之逸气”。如在作品《秋》一画中,画面构图简洁,色墨浓淡对比,尤其是画面里秋树在秋风中摆动,整个画面清新脱俗,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秋意畅然之美感,让人品味到一番别样的秋胜美景,令人徜徉迷惘地进入了画家所描绘的秋意世界,感受着秋高气爽的水墨世界。

于名川作品

于名川力求笔墨,写象心发,浑然出于自我之心,骨法用笔,爽然写出,烟云烂漫,妙象满纸。他的画中得一个“写”字,得一个“心”字,更得一个“气”字。气韵扬发,笔简意真、逸品自然,有着空灵、淡远、味外之味、象外之象等审美范畴。

于名川《黎寨山雨》

于名川的水墨画不再强调山体的结构轮廓,用随性写意的手法代之,用层次清晰的墨色晕染,用淡雅的粉彩填充,以墨和色重新组合发挥色墨碰撞的偶然性,达到神奇幻化的神秘意境。既不会感到单调,又不会显得艳俗,呈现出他宁静致远的心性,在随我之意的水墨画中充满了空灵纯净的诗意。

于名川,1940年生于山东省烟台市。

自幼习画,十四岁参加烟台市美术研究会,十六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美术作品。先后在中央美院附中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师承李可染、李苦禅、黄胄、王式廓、董希文。艺术门类设计广泛,有着深厚的中国画和水彩画基础,艺术思想理论独树一帜。在书法篆刻方面也有所成就,在邮品设计、展览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美术设计领域颇有造诣。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委员会工作期间曾受国家委派到前苏联、日本、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进行美术工作及文化艺术交流。

在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担任宣展处负责人,策划多场活动及文化展览宣传活动,推动了中国邮票收藏事业的发展。

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期间,创办了《中国艺术》等杂志,对学术界影响深远,作为专家被邀请参与了《中国美术全集》的编纂工作,被誉为中国美术发展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