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资讯 > 资讯预告 > 详情

资讯中心

大巧若拙——论雷甲寿画作里的拙趣之美

资讯预告 发布于:2023-06-03

在中国画论中,常用“拙”形容笔墨和艺术形式的风格特点。所谓“拙”,可以理解为“戒繁从简”。我国古代的评论家,把“拙”提得比“巧”还要高,有“宁拙毋巧”的说法。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多名家之画都可以一个“拙”字表现出画作的精妙。

在中国古代很多名家如徐渭、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其作都以“拙”字来表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表现手法,画中包含着“浑拙”、“稚拙”、“朴拙”的艺术特色。陈师曾讲石涛的画是“貌其拙劣,其实精妙”。事实上,“拙”的本质就是一种比“巧”更高级的美,在艺术语言上更概括、更精炼、更厚重、更老辣、更质朴。

在当代花鸟画中,精工细腻的工笔花鸟画虽然看上去更加的精致,但比起颇具“拙趣”之美的大写意花鸟画,多少显得有些“匠气”了。

“拙趣”之美,本意就是“大巧若拙”与“返璞归真”的境界。在表面的平凡中自藏生机和美感,更能够从内心深处唤起人们对生命活力的向往。观雷甲寿大写意花鸟画中正有之“拙美”之意,超脱自然而更显朴素与本真。

雷甲寿,1955年生于山西洪洞。青年时期进入董寿平先生画室学习,先后在山西大学、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师承董寿平、石齐、张立辰等诸多先生,与王明明、邵大箴、王仲等当代名家进行深入的艺术交往。山西临汾政府为其建有雷甲寿美术馆。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机构收藏,并出版有《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雷甲寿》《中国美术家•雷甲寿》等刊物书籍。中美协全国美展评委、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中国花鸟画创作院院长、野稻谷中国画开创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受过系统美术教育的雷甲寿,他的画作从骨子里散发着文人式的审美意趣。文人式的审美,没有花里胡哨的表层技巧,于平淡处做起,在简单处着眼,可以在瘦淡之中显出丰腴,在粗简中意蕴深刻。

雷甲寿深知,蓬勃的生命固然可以从葱茏中得到,从枯槁中也可以求得,且更为微妙,体现生命的无所不在。所以他喜欢用浓墨、重墨,看上去非常不细腻、不圆熟,然而却是另一种更高妙的技法,别有秀气和生机。

雷甲寿在当代大写意山水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也是大写意花鸟画的革新者。他的画,多夸张、浪漫、奔放,走的是和传统写实主义完全不同的道路。作品的造型色彩都将中国花鸟画的意象推向另一个新高度。有人评价雷甲寿的画拙在天真,画中“拙趣”之味呼之欲出,用古拙的手法表现其本真的天性。

雷甲寿,也是一位极具个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落俗套,表现出很强的创造力。他的作品中野稻谷与红高粱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那大笔绘染的一簌簌高粱穗,一颗颗稻谷粒,恣意放纵,铿锵有力,给人一种天然古拙的感觉。

古拙,呈现于苍老之境。花鸟画中,古拙之气来源于植物的苍劲之感,笔墨遒曲里透露出生命之美,其可在衰朽中看到坚韧,在平定中饱含智慧。雷甲寿的野稻谷与红高粱可看到“古拙”之风所散发的美学风尚,那是一种“人书俱老”的境界。“老”不是一种表象而是一种形态,这是在成熟和淳朴中透着天真与烂漫,更意味着一种天成之妙。雷甲寿的笔墨中没有对技巧的玩弄而是朴实的创作,将花鸟画中“绚烂之极后归于平淡”的升华之感表现的一览无遗。

真正的“拙”,是在艺术修为达到巅峰之后,不再依赖手上的技巧而是通过内心,表达对世界重新审视和感知。在雷甲寿的作品中表达的是简单平淡而又令人流连忘返,带来内心深处的震撼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