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书画杂谈 > 书画欣赏 > 详情

资讯中心

“连理”友情

书画欣赏 发布于:2023-02-21
作者:徐惠林(湖州)来源:美术报

南宋 佚名 长松楼阁图 美国费城博物馆藏

每年公历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情人节,不同国家的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人说,中国的情人节是七夕节(七姐诞,农历七月初七),也有说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还有说法是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实在这三个节日,都是中国古代女子最感兴趣的节日。因为儒教纲常,“男女授受不亲”,平常时日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的专属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在古代七夕与爱情关系不大,于近代才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无论哪一款,钟情的男女都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山盟海誓。此诗句典出唐白居易的《长恨歌》。诗句中以比翼鸟、连理枝,歌颂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由此,此二者也成为千古以来男女相爱、至死不渝的比附,犹如几乎任何国画图示中,出现一对鸳鸯,即是与爱情的主题。

百度百科上,连理枝的解释也唯一指向“相思树、夫妻树、生死树,比喻夫妻恩爱。”这种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的植物,在古画中,特别是宋元画迹中,常常为高耸入云的松树,此即为连理松。

宋画中,连理松有时延续了唐代文化符号的内涵,表达着男女间的生死相伴的感情,有时则未必。在佚名的南宋册页《长松楼阁图》(现藏美国费城博物馆)中,高景观台后面的山石上,有两棵画得很完整的松树。它们扎在倾斜的山石里,身姿却无比坚挺。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暴露在外的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它们的枝干,几乎平行,高度相似,左边那棵略高一些。枝叶一棵往左倾,一棵往右倾,唱和般形成一个对称的结构。

连理松、连理枝、“双松”的主题,在宋代诗歌中并不鲜见。秦少游曾赋有《双松》一诗,送给好友陈慥:“遥闻连理松,托根黄麻城。枝枝相钩带,叶叶同死生。虽云金石姿,未免儿女情。想应风月夕,满庭合欢声。”在秦观看来,连理松是十分稀见的景致,虽然一般认为象征男女爱情,但也可作为友朋之间情感的见证。因为松树本乃君子的象征,连理松在文人的语境中不是儿女之情,而是同心同德两位君子情谊之表征。实则“连理松”来源于“连理树”,是一种祥瑞。

早在东汉武氏祠的石刻中就有这样的表述:“木连理,王者德泽纯洽,八方为一家,则连理生。”作为一个国家强盛的吉兆,连理树象征着统治者的仁德足以使四海一统,天下归一。连理木在魏晋南北朝开始用来象征爱情。连理树本来没有指出具体树种,具化为连理松,大概是在宋代,或与文人文化兴盛有直接的关系。一番索隐后我们看到了连理松可能具有的三种含义:国家强盛的瑞兆,男女爱情的见证,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如此,《长松楼阁图》中的连理松,有可能是爱情的象征,见证的是观景高台上皇帝和皇后的私密宴会,两位隐藏在大殿里的皇室成员的情感象征,也可能是暗暗地颂扬观景高台大殿里皇帝的仁德。国家强盛的瑞兆,与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在北宋郭熙的《早春图》中,展露得更明显。在《早春图》中,郭熙用他的画笔为人们创造了一片纸卷上的春山寒林。“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他曾经提到山水画的创作中分清四时的差别,从中仿佛可以看到这种澹冶的环境和“笑”的动态,正是这种环境和动态,渲染出画面宁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而这种氛围的营造又得益于《早春图》的全景式构图,巧妙地将他所提倡的高远、平远、深远“三远”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图中,松树的景象十分触目,查观高清大图,你会发现“连理松”达四对之多。在秩序井然的早春傍晚,出现连理松,则是个祥瑞——宋代科技繁荣,但也是祥瑞灾异等迷信十分盛行的朝代,说明皇帝的统治得到了上天的嘉奖。同时,挺拔的连理松也可视为志同道合的君子。朝堂之上,因为皇帝仁德,才有更多的志同道合的精英佐治。在《早春图》中,远近不同的山头上,确乎都被连理松占据,这是体格多么政治清明祥瑞、君子朝野遍布的时代,而统御他们的,该是一个多么仁德的皇帝!

“天人感应”迷信盛行的远古时代,四海之滨皆王土,蝼蚁般过活的臣民,一代又一代,祈愿着圣君贤臣,诸多的祥瑞,即便是连理之树,也承载、图解、诠释着这份真诚。只是时过境迁,历史、文化的积淀与淬炼,使其内涵更集约,连理松、连理枝到了以后,才成为男女爱情的的“专有”象征,艺术传达的符号。就像屈原曾自比美人与香草,今日男子将自己比拟香草如兰花尚有“品性美德”而理喻,但自比“美人”则会让他人发噱。同样,古代将连体的巨树,比拟成帝王的贤明仁德、隐喻成男子间的友情,予以赞美,放在当下语境理解,如此“连体亲密”,就易被解为“男风”“断袖之癖”。反过来,现在两个成年男子在街上手拉手,定会遭人“侧目”,而在古代的语境中,“执手相看泪眼”,端的却是知音情谊,山高又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