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展览 > 艺术展讯 > 详情

资讯中心

书写与创造——“新时代书风”展览的学术建构与审美导向

艺术展讯 发布于:2023-01-08

作者:邵晓峰来源:中国文化报


浣溪沙(书法) 157×80厘米 2005年 沈鹏 中国美术馆藏

2022年12月25日,为以书法创作展现新时代书风、彰显新时代精神,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新时代书风”亮相中国美术馆。此次展览由书法家曾来德担任特邀策展人,展出沈鹏、张海、孙晓云、林岫、申万胜、李刚田、胡抗美、张坤山、刘洪彪、曾来德、张旭光、曾翔、朱培尔、魏杰、陈洪武、张继、王厚祥、洪厚甜、魏广君、张公者、叶培贵、陈海良、龙开胜、尹海龙、杨涛25位引领中国当代书法的名家创作的150余幅书法作品,让观众感悟中国书法传统在当下的生生不已,领略中国书法创作的新成就,观摩中国书法展示的新气象,体会中国书法在新时代的文化新诠释与新魅力。展品中,沈鹏的6件书法、孙晓云的6件书法均为中国美术馆藏品。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前言中表示:“新时代,书法获得了新的角色,其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沃土,以无比自信的姿态吸吮传统的源头活水,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成为创作理念,中华美学精神成为创作导引,‘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成为追求目标。新时代的浩浩书风中,国家、民族、个人的前程、使命、责任、审美、希冀,皆蕴于其间……”

因此,这场书法展览的学术建构与审美导向在实质上源于中国书法的文化特殊性。因为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有绝无仅有的位置。一方面,虽然西方人对中国的其他艺术可以进行观摩、学习、借鉴、评价,但是很少有西方艺术家能进入中国书法创作的堂奥,几乎没有一位西方大师敢于进入中国书法的创造领域,也很少有西方的理论家能对中国书法进行系统研究以及深入评论。而另一方面,研究者若不懂中国书法,实际上也看不懂中国画。故而,中国书法在世界艺坛的位置,足以使中国人感到由衷自豪。

为此,纵横于哲学、书法、绘画、雕塑等多种领域,在中西文化的比对中游弋自如的一代大师熊秉明不但将书法提升到哲学的高度,而且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一观点在如今得到了文化界、书法界许多有识之士的认可。这是由于中国书法里体现的形式、元素、内容、精神,可谓中国造型艺术集大成者,可用最简洁的线条展现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在形式美、语言美、内容美、创造美的思考上所达到的高度,因此中国书法在当代以及未来的艺术创作舞台上仍然大有可为。人无我有,这是文化创造与拓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的书法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值得不断创作、展示与传播而讲好中国故事的。近10年来,中国美术馆在这些方面不遗余力地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具体就书法展览与收藏而言,中国美术馆已形成明确的学术化与序列化。譬如,中国美术馆特邀代表性艺术家参加学术邀请系列展,为国家收藏艺术财富,纳入民族文化序列,使收藏的作品引领时代的美术创作而流芳百世。2022年4月,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艺术家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是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艺术家作品的首次集体呈现。另外,还相继邀请管峻、杨涛、陈海良、汪永江、洪厚甜、刘彦湖、尹海龙等参加了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分别举办个人书法展。

再如,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展览则有“适吾所适——高二适遗墨展”“书中有我——萧娴先生诞辰115周年遗墨展”“为万世开太平——于右任书法作品展”“自知者明——熊秉明艺术展”等。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典藏活化系列展有“任重高远——于右任、高二适书法展”等。这些重要书法展览的举办,对于书法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发展、展示、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上序列化展览为此次展览策划带来厚重的基础与宏阔的视野,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的参与,展示了内容书写与形式创造的学术高度。为此,特邀策展人曾来德表示:“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他们延续着中国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精神特质的伟大作品,以此而进入新的传统之中。”

“新时代书风”展览,参展书法家的年龄层次拉得较大,从最年长者92岁的沈鹏,到均为52岁的尹海龙、杨涛,年龄跨度为40岁,显示了不同年龄层的书家对于书写主旨、趣味的感悟与追求。

展览的陈设形式主要有立轴、屏条、对幅、横批、手卷等。最大的作品为沈鹏的八屏条草书《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被专设在中国美术馆一层1号圆厅正壁中间位置,作品气象宏伟、蔚为壮观。最小的作品为孙晓云楷书《心经》手卷,被陈设在专柜中,便于观众细细品味。这两件作品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展览作品的书体涵盖篆、隶、楷、行、草五体,大部分书家主要以自己最为擅长的一种书体参展,也有几位书家以两种书体参展。

具体而言,篆书艺术家为李刚田、朱培尔、张公者、尹海龙,他们的作品,或章法严谨,或拙味天趣,或奇崛瘦逸,或铁线精研。魏杰作品则以出奇制胜的篆刻形式呈现。

隶书艺术家为张海、曾翔、张继、魏广君,他们的作品,或风骨奇遒,或稚拙散厚,或拙中藏巧,或健重开张。

楷书艺术家为孙晓云,其参展的楷书作品为《心经》手卷,笔法精到、气格沉静。

行书艺术家为张海、孙晓云、林岫、申万胜、陈洪武、叶培贵、龙开胜、洪厚甜。他们的参展作品,或散锋聚笔,或笔酣墨饱,或圆润通达,或纵横奔放,或潇洒开合,或落拓不羁,或劲健流畅,或恣意奇肆。

草书艺术家最多,为沈鹏、胡抗美、张坤山、刘洪彪、曾来德、张旭光、王厚祥、陈海良、杨涛9位,他们的参展作品,或儒雅飘逸,或变化多端,或大疏大密,或起伏不断,或飘逸求奇,或形简意赅,或大开大合,或行云流水,或气息连绵,足见当代书家在最难书写与表现的草书艺术上着力甚深。

简言之,以上书家具有的共性在于,每人均探索出自我的书写路径、创造出自己的创作风格,为中国当代书法的繁盛贡献了力量。

今天,中国书法在诸多方面探索的新成果,可为中国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影像和多媒体、表演艺术等带来很多具有历史厚度与形式变化的借鉴与启发,并为中国艺术在世界的全面展示与传播打好重要的文化基础。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教授、博士后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