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书画收藏投资 > 拍卖资讯 > 详情

资讯中心

常玉唯一1940年代《梅花盆景》油画首现拍场

拍卖资讯 发布于:2022-11-04

“我觉得常玉自己就是盆景,巴黎花圃里的东方盆景。”

——吴冠中

常玉

《梅花盆景》

油彩 纤维板

90.5 x 63.5 公分(35 5/8 x 25 英寸)

1940 年代作

估价:港元 85,000,000–100,000,000

美元 11,000,000–13,000,000

近年,在华人收藏圈掀起一股“常玉热”,花卉、裸体、动物三种不同题材作品均受到市场的追捧,价格一路上扬,成为艺术市场中的瞩目焦点。其中,常玉(雅昌指数28)花卉题材作品的市场表现最为稳定,高价区间作品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类题材。在即将到来的佳士得香港2022秋拍中,唯一一件创作于1940年代的常玉花卉作品《梅花盆景》将于11月30日,瞩目领衔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

《梅花盆景》是已知唯一一幅常玉绘于 1940 年代的梅花作品,堪称常玉臻绝之作,起初由巴黎画商暨常玉重要藏家Jean-Claude Riedel珍藏,后相继获 Raymond & Catherine Meyer 及亚洲私人藏家购入,来源显赫,此次上拍为该作首现拍场。


巴黎画派东方美学的独特风格

常玉是中国最早的旅法画家。1895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15岁开始学习书法。1917年入上海美术学校就读,1919年赴日本,并在东京展出其书法作品,获当地杂志刊载推荐。1920年其赴法勤工俭学到巴黎,就此定居,再未回到故土。

1920年代的巴黎是艺术新潮和创意灵感的中心所在。常玉的巴黎生活给予了他自由创作的基础,他选择从生活中去了解和认识法国现代艺术,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在体验中寻求艺术灵感并提炼绘画技巧。他将当时最前卫的线条与色彩平面表现方式,结合从小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行艺术创作。其作品的主题立意、素材选取以至精神面貌,处处可见中国文化的影响,并发掘其于新时代之可能性。最终,在战前巴黎画派中脱颖而出。著名作曲家约翰·法兰寇(Johan Franco)与常玉相知多年,盛赞他“知道如何以最精简的方法,勾划出事物中的精髓及幽默感,他的画里蕴含他民族血统里的特殊性。”诚然洞悉了常玉的作品内涵。


即将首登拍场的常玉作品《梅花盆景》就是其独特美学的代表之作。其中,常玉以西方静物画所常用的构图为本,呼应中国传统的《梅灯图轴》为代表的经典作品,协调而平衡。


常玉尽管使用着油画媒介,却在花卉的枝干中展示着中国传统书法的用笔,苍劲而有力。在强化梅花的艺术形象之后,常玉又相应简化了背景,此一增一减体现了其张弛有度的创作功力;单纯而又浓烈的黑色背景,与主体梅花的米白色形成强烈反差,像极了中国传统碑刻或者篆刻的拓印。在这背景的微妙调度上,可见他的慎密思维。


常玉自传之作

以花喻人、以花喻己

“花卉”一直是常玉的重要绘画主题,这一题材贯穿了常玉的创作。常玉一生之中画了许许多多的花卉盆景。或是含苞待放的期待;或是绮丽繁花的盎然生机;亦或是苟延着凋零的残枝,却锋芒毕露。“我觉得常玉自己就是盆景,巴黎花圃里的东方盆景。”吴冠中在散文《说常玉》中回忆巴黎旧事写道。这也恰好道出常玉花卉油画作品《梅花盆景》的自传性质。

常玉对花卉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对花卉的审美。以花喻人、以花喻己,在一向追求“物我合一”境界的中国文化中,托物言志早已内化成艺术创作的关键。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历来便是古代文人墨客所赞咏的对象。而常玉的花卉作品恰恰大多为中国古代文人所欣赏的淡雅“梅”与“菊”。


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更是成为高洁孤傲、坚忍不拔的象征。在北宋王安石的五言绝句《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的人。创作于1940 年代的《梅花盆景》亦有异曲同工之处。

乱世中的希望之作

另外,《梅花盆景》亦是艺术家身处乱世中的希望之作。上世纪四十年代,年过半百的常玉在欧洲经历二战颠沛流离的生活,不但家财散尽,陷入捉襟见肘的难苦日子,更曾一度放弃绘画。所以,常玉在四十年代只有少数绘画作品,以“梅花”为主题者更为稀有,此作为那段时期中艺术家已知唯一一幅描绘“梅花”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花盆下方的木桌,以八吉纹、长寿纹和金钱纹陪衬,凑齐了“福禄寿”三种象征符号,是中国传统宫廷及民间通俗绘画中极常表现的吉祥意象。《梅花盆景》不仅是唯一一幅常玉绘于 1940 年代的梅花作品,更是唯一一幅绘有黄金长寿木桌的梅花盆景杰作,属实珍罕之作。常玉借由“含苞待放的梅花”与“福禄寿”符号,来表达身处乱世,抑郁不得志之下的顽强意志和对于生活的殷切期盼。

这些“福禄寿”符号不断地出现在常玉各个时期的作品中,这不仅仅是一个被描绘的对象物,更带有一深层的指涉: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吉祥安宁的诉求借此进入了画面,在装饰之余,表达了常玉对故土的思念与文化的认同。“常玉是一个‘怀乡’的艺术家。我在他的盆花中看见他的梦。我觉得能够从那里一直追溯到他的童年与故乡。那里捕捉着了一种悠长的乡思。并不是‘乡愁’,并不‘愁’,并非心碎肠断的不堪,但是缠绵、沾滞、挥摆不去。”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熊秉明曾经说。


美学家蒋勋认为:“由于常玉对生命本身的认真,使得他的绘画具有一种纯粹性,他的花卉尤其让人有古云‘此生如花’的联想。”如同美学家所言,常玉的花卉最能展现生命中华丽与孤独的极致。从《梅花盆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常玉独特的文化美学,以及于乱世中散发出希望光辉和顽强意志。

博物馆级臻绝之作

目前,藏有常玉作品国际公共机构之中,论质量之精美,台北历史博物馆堪称常玉国际公共收藏之首。六十年代初期,常玉曾经准备回归东方定居,并亲自挑选一批优秀作品运往台北,尽管最后没有成行,该批绘画却并未遣返,成为今日台北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常玉一生只创作近三百幅油画,当中只有十幅为“梅花”,其中三幅珍藏于台北历史博物馆。若将这几幅作品并列而观,则彼此不仅互相辉映,更可见艺术家当年似乎有意以相近比例与尺幅创作,组成既可并观、亦可独立的作品,作为其盛年代表系列,强调与早期迥然不同的风格。无论尺幅、背景、花盆以至花卉形态,《梅花盆景》亦是少数能与史博馆典藏相媲美者。

常玉油画作品本已少见,在收藏界一直备受追捧,更被视为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之市场指标。此次,极为珍罕的梅花主题油画作品《梅花盆景》现身佳士得拍场,机会更是难得!尤其是佳士得在提供常玉杰作方面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目前,常玉三大标志性主题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均出自佳士得拍场。《梅花盆景》的上拍,让市场再次欣赏到常玉花卉作品的魅力,势引来藏家逐鹿,再掀常玉收藏新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