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书画杂谈 > 书画欣赏 > 详情

资讯中心

疏密合于造化

书画欣赏 发布于:2021-09-27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愚者、无可、药地等,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明亡以后,方以智以遗民自居,后逃禅出家,遁入佛门,但仍心怀天下,著书立说。他博采众长,会通中西,在哲学、训诂、音韵、名物、象数、医学、自然科学、诗文、艺术等诸多领域成就斐然,著述四百余万言,代表作有《通雅》《物理小识》《东西均》《易余》《药地炮庄》《冬灰录》等,被誉为17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

作为一代通儒的方以智,在书法、绘画领域亦卓有成就。本次安徽博物院“集千古智——方以智主题文物展”共展出古籍、书画、印章、碑拓等各类文物122套(277件),其中方以智书法、绘画作品18套(35件),下面我们就其书画作品择要赏介。

书法:结体疏密有度

方以智成长于晚明时期南直隶桐城的文化世家,12岁工书法,尤其专注于隶书和草书的练习。稍长后,常四处搜阅名人法帖、寻访各地名山题壁,从古人的书法艺术中汲取养分。正如他早年诗集《博依集》中收录的一首《渴笔歌》所言:“……余好学草书,每置诸古法帖,纵醉后观之,狂走临池……少年嗜学‘二王’字,併得张颠怀素意……”

这里的“张颠”指的就是唐代诗人、书法家张旭。这次展出的展品中正有一件方以智草书张旭诗句册页,册页草书唐代张旭诗句“春草青青千里余,边城落日见离居。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雁书。”落款:“浮庐愚者”,下钤“浮庐药地”白文方印。张旭擅草书,相传每当张旭醉酒后拔墨草书,挥毫大叫,将头浸蘸墨汁后,用头书写,人称“张颠”。方以智《博依集·渴笔歌》有诗句写道:“醉后高歌动鬼神,狂走大叫扬灰尘……古人作书无法度,以头濡墨生烟雨。”其草书追慕唐人张旭,方鸿寿先生在《方以智诗词书画略述》一文中评价说:“驰骋奔放之势,又出入于张旭、怀素之间”。

作为著名学者的方以智,理论水平极高,善于总结吸收前人的理论成果,并有所发挥,正如他所说“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书法理论方面,方以智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代表作《通雅》卷三十二中就有专门篇目论述古今书法,言:“有六十四种书,有十八体,有七十二篆,有百体,皆因形分名者也。”其后做了具体考证,可见其对各种书体、书论谙熟于心,他从书法实践中体味这些理论,而反过来这些理论对其书法创作也大有裨益。

桐城市博物馆收藏的方以智行书论书法卷,是方以智手书的谈论书法艺术的作品,既是其行草书真迹,又是他在书法理论方面的佳作,殊为珍贵。全文如下:

石室先生以书法画竹,山谷以画竹法作书,东坡兼之。风枝雨叶,偃骞欹斜,疏棱劲节,亭亭直上,神哉!《烟江叠嶂》妙在藏峰,而秀气不可遏。临帖如双雕并搏,各有摩天之势。《大令辞》《尚书》、虞永兴《庙堂碑》法,时时见之。东坡多卧笔,鲁直多纵笔,米老多曳笔,行草尚可,使作《黄庭》《乐毅》则不能矣。王履道云:学坡者,剑拔弩张,骥奔猊抉,则不能无。至于尺牍狎书,姿态横生,不矜而妍,不束而严,不轶而豪,萧散容与,霏霏如甘雨之霖。森疏掩映,熠熠如从月之星,纾徐宛转,纚纚如萦茧之丝,恐学者未至也。徐季海之谒在跛偃,坡得之,李北海之谒在欹斜,米得之。山谷曰: 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澹,乃入微耳。

共计33行,234字,以精练的语言,准确表达了他对历代书法名家书法艺术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方以智凝重浓厚的书法功底和丰富的书法实践。

此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多件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方以智行书、草书卷,其风格取法晋人,用笔沉着快捷,又渗入宋人行书意味,行笔涵蕴,圆浑朴茂,不露锋芒,笔力清劲而又见力度。整体观之,方以智书法以行草书见长,作章草、工二王,或圆润浑厚,或驰骋奔放,结体疏密有度,奇而不肆,不流凡俗。

绘画:参禅而后知画

方以智少年时代由其姑母方维仪抚养,方维仪擅长白描画,这对方以智后来的绘画创作或许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过,从已知材料看,方以智潜心研习画法,还是在二十多岁以后,特别是在金陵与杨文骢、吴伟业、郑元勋等文人画士交游,又观范凤翼等人藏画,得陈继儒、陈洪绶等名家指点,画艺渐长。

本次展出的一件方以智山水图折扇面,墨笔绘山岭起伏,岭间树木繁密,远处山顶有一孤亭,笔墨随性,逸气横生。款残,可识读者为:“写为□亮年社兄,弟以智”,下钤“密”字朱文方印。从落款“以智”,可判断应在其出家为僧之前,为其早期绘画作品。而题款中“年社兄”是对同一年考中进士者的敬称,据考方以智庚辰同榜进士中,惟周亮工号“元亮”,因此此画很可能是方以智赠周亮工所作。周亮工(1612-1672),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书画鉴藏家,著有《读画录》。

方以智中年以后,流寓岭南,披缁为僧,画风转而幽淡、荒疏,具有清初遗民画家一派的风格特征。周亮工在《读画录》中谈到:“无可大师,予庚辰同榜方密之也……三十岁前,极备繁华,甲乙后,剃发受具,耽嗜枯寂,粗衣粝食,有贫士所不能堪者,于是谢绝一切,惟意兴所至,或诗或画,偶一为之,然多作禅语,自喻而已,不期人解也。施尚白(即施闰章)云‘予昔同无道人自苍梧抵庐山,见其乘兴作画,多用秃笔,不求甚似,尝戏视人曰若猜此何物,此正无道人得无处也。’拈此二则,则道人之禅机画亦露一斑矣。”方以智裔孙方昌翰曾在跋语中也说:“当少时游金陵,尝与郑超宗、杨龙友讲求绘事,然挥毫落墨,固有神明六法之外者,山谷谓参禅而后知画……览公画者,以此意求之可矣。”

今所见方以智绘画作品,大多落款“愚者”“无可智”“浮渡愚者智”“青原愚者智”等,可知为其出家以后的作品。如本次展出的方以智高台松柏图轴,右上角题诗:“高台临水着孤亭,松柏传来太古青。当面远山留返照,蔚蓝天色饷空瓶。”落款:“青原愚者智”,后钤“浮山智”“愚者”两方印。图绘高台临水,远山如屏,孤亭空寂,松柏苍劲,用笔枯墨淡颖,虽皴擦渲染,却笔迹浑化,超然物外。

另一幅方以智拄杖攀山图轴,款题:“浮渡愚者智”,下钤“浮山智”“愚者”两方印章。绘层岩叠嶂的山体,占据主要位置,峰顶崖间长松数株,屋宇隐现,右下角山径间有一老者拄杖循级而上,或来访友,或是游山,构图简洁,错落有致,笔法疏简粗犷。又如方以智在《通雅》中所言:“书画用笔同矣,不滞于手,不凝于心,疏密二体,皆合造化。”这应是他长期以来对于书画创作的追求。

相较于立轴、堂幅,方以智的册页小品更值得玩味。本次展出的一套方以智山水册页,共计四帧,其中一帧绘群峰之巅伫立三人,正中长者指月而谈,侧题:“中山玩月”四字,署款:“愚者”,下钤“智”字白文方印和“无”字朱文圆印。综观四帧册页,皆很精妙,秃笔枯墨,落黑寥寥,极少渲染,正如清人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的评价:“无可大师方以智,山水纯用秃笔,意兴所到,不求甚似。余见小册二帧,极有神韵。盖画家用秃笔,多无生趣,无道人细笔钩皴,不事渲染,而生趣天然,令人爱玩不置。真白描高手。”

一套九帧的方以智墨石册页,九帧册页分别摹绘了九种不同的奇石,运用折带皴、芝麻皴、马牙皴、鬼脸皴等技法,表现奇石的方折峻峭和斑驳嶙峋,皆不设衬景,简雅古拙,意境荒寒。每幅皆有诗文题咏,钤有各式印章,可谓诗、书、画、印四艺俱全,是标准的明清文人画。而绘“奇石”,以石明志,亦是其人格品行的真实写照,正如册页后“芝老人”题跋所言:“磊落形奇,崚嶒骨傲。石耶?人耶?分明写照。固由天然,亦因笔妙。”册页内还附方以智自题一帧,曰:“庚戌献岁,寒山无事,童子炙炭研墨,请愚者发笔,遂成诸种石,将谓荟撮各家,实则取冰雪之自肖耳。研邻山主过归云阁而索观,便以为饷,浮山愚者智。”“庚戌”即康熙九年(1670),即方以智去世前一年,因此此套册页是非常难得的有明确纪年的方以智晚年绘画作品。

纵观方以智书画作品,书画同源,亦如其人,既有佛禅思想的自然天成、淡泊高远,又具遗民不落凡俗、桀骜不驯的个性。绘画以山水画见长,取法元人冷静幽隽之意韵,飘逸虚灵,意在画外;书法布局齐整中有参差,疏朗空灵,淡墨点染,笔入三昧。

刘东(安徽博物院)

作者:刘东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