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艺术家官网 > 邵大箴 > 艺术家市场资讯 > 详情

资讯中心

《我看中国当代写实油画》邵大箴

艺术家市场资讯 发布于:2020-06-11

     作者:邵大箴(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世界美术》,《美术》杂志主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俄国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双年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总主持。)

                     

(2006年与邵先生在我的作品前合影)

     油画从16世纪起即由西方来华传教士介绍到中国来,但中国人真正开始油画艺术创作始于19世纪末,至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对欧洲油画,中国知识界经历了从误解、排斥到接受、赞赏以至推崇,再到理性分析、融合-创造的过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派遣数以百计的青年学子到日本、西欧(主要是法国、比利时)去学习西方绘画与雕刻,其中学习油画的居多。20世纪初欧洲油画面临巨大的变革:传统写实艺术式微,现代主义崛起。而当时中国美术的走向却与欧洲艺术的方向背道而驰,从写意走向写实,对现代主义表示冷淡,追慕欧洲古典写实主义的表现语言。其原因是19世纪末,中国传统文人画过分忽视造型,迷恋仿古,疏于研究客观自然,从而造成与现实社会、与大众的疏离。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许多知识精英,提倡运用写实艺术配合对大众进行的文化启蒙,以推动社会变革。由此,写实油画在中国社会逐渐普及,并受到欢迎。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油画,反映了许多留学外国的画家们的艺术追求。原来对现代主义感兴趣的一些画家也有不少人改弦易辙,从事写实油画的创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俄国-苏联的现实主义绘画对中国有很大影响。“文革”前的十七年期间,写实主义油画在中国几乎占据大一统的地位。在涌现了一些杰出艺术家和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存在艺术家们的创作思想不活跃、作品内容贫乏和形式比较单一的缺憾。

   

1978年之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艺术与世界各国艺术广泛交流,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传播到中国。80年代中期青年人发起和推进的前卫艺术思潮,对写实艺术开始质疑和批评,出现了许多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倾向的艺术创作。近20多年来,中国油画家们的观念越来越多元,风格样式越来越多样,表现性、抽象性、象征性和意象性的油画相当活跃,其中意象性油画运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强调线的作用,注意画面的平面性,追求绘画的意象效果。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内求新求变美术思潮盛行的情况下,写实油画不但并未沉寂,反而呈现出更为多样的形态,出现了古典写实、乡土写实、超现实主义写实、照相写实等样式。其中以靳尚谊为代表的古典写实画风,追寻印象派之前欧洲写实油画的风范,结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探讨另一条创新之路。一批中青年画家如孙为民、杨飞云、王沂东、朝戈、艾轩、王宏剑、郑艺等,都有不凡的表现。新世纪以来,一批坚持写实画风的艺术家们,在北京组织了“写实画派”,并定期举办展览,组织学术研讨会,宣传写实艺术的主张,成为中国文化界引人注目的现象和热议的话题。我以为,对写实画派的成就可以有不同评价,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美学理念和捍卫自己艺术主张的坚韧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艺术创新与科学创新有所不同,虽然它们都是在已知的基础上探索新知,但科学领域内的新原理、新定律一旦成立,旧的原理、定律即被推翻;艺术上的探新则不然,即使新思潮、新样式猛烈抨击己经成为传统的模式,但旧的表现方法仍然会有存在的价值,并可能在重新发掘传统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生机。就拿西方写实的绘画来说,它在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一段坎坷曲折的历程之后,于70年代出现复苏的景象,又重新显示出活力和生气,成为当今画坛多元格局的组成部分。

   同样我们看到,近20年来观念、装置艺术对绘画、雕塑的挑战,只能促使绘画、雕塑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形式特点走革新之路,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绘画、雕塑不会消失,作为绘画的一种,油画也不会消失。此外,艺术衍变的规律表明,真正有意义的创新往往有两种途径:其一,打着貌似反传统的口号做革新的努力(因为任何的新创造不能与传统绝缘);其二,在复古的旗帜下“以古开今”,也就是穿着古人的服装,演现代人的戏。 

   有一段时期,因新科技手段的出现,人们质疑包括写实风格在内的绘画形式的存在价值。通过多年来的反复讨论和实践检验,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用照相、录像等手段完成的影像,即使在显示客观物象外形真实的层面上,可以远远超越绘画的手段,但在表达人的感情本质真实性及艺术语言的微妙和细致上,不能替代用心、脑、手合作完成的绘画创作。面对新图像的挑战,西方一些艺术家们所做的各种探索和取得的成果,可供我们借鉴。像英国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西班牙画家安东尼奥·洛佩斯这类画家,用缜密、冷静、理性的写实手段,描写他们非常熟悉的人物与风景,开辟新写实画风,这是一种;像德国的里希特,借用摄影手段改变或补充绘画的表现方法,是另一种;而长期在美国从事艺术创作的英国画家霍克尼,把绘画、摄影和装置集于一身的创新之举,又是一种。总之,用新科技手段制作的影像、图像没有窒息他们的绘画激情,反而激发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造力。我们中国艺术家也在探寻各种途径,应对新影像、新图像给绘画创造提出来的新问题。只是,对中国写实派的画家来说,目前存在另一种倾向,那就是有些人过分依赖摄影、录像等手段,仿照摄影图片作画,疏于对客观物象的观察与研究,忽视写生。这些按照现成的照片描摹出来的画面,徒有物象外形的酷似、逼真,但缺乏直接来自现实生活的生动,缺乏作者的创作激情,缺乏绘画应有的书写的灵动性和韵味,因而也就丧失了艺术的审美意义。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大众对艺术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写实油画市场的现状和前景令人乐观。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市场对艺术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促进油画的发展,也可能使油画创作偏离方向,为满足市场、为适应世俗趣味而导致艺术的精神弱化。尤其是已经成名的写实画家更不能因受到市场的“宠爱”,满足于已经探寻到的样式而不求变革。一切艺术创作都有“技”与“道”两个层面,写实油画因技术、技巧的繁复、精密,很容易使创作者迷恋于此而忽略对“道”即精神的追求。    

我们高兴地看到,写实画派的组织者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引导艺术家们研究艺术规律,探讨艺术的本原,引导大家在继续追求造型结构和色彩完美的同时,关注现实,努力反映生活的真实;提倡写生,不断从自然中吸收营养,回避过分理想化、程式化的表现模式,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他们还意识到,克服作品精神文化内涵缺失的重要途径,是作者扩充知识领域,开阔视野,多研究历代经典作品,全面提高艺术修养。


  

  写实风格绝不是中国当代油画的唯一选择,包括油画在内的当代中国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它的风格、流派和样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于各艺术派别学术主张的鲜明与坚定,在于艺术家们在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大前提下独立特行的创造精神。当代中国写实油画派要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它自身的多样面貌也十分重要,每一位艺术家各具个性的表达方式,方能展现写实风格无比广阔的可能性。此外,写实画家们还要有广阔的胸怀,尊重其他流派的创造与探索,在不违背自身审美理想的前提下,适当吸收其他画派的优长,这对丰富写实语言的表现力不无益处。尤其应该引起当代写实油画家们注意的是,我国油画界前辈艺术家在探寻油画民族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很值得学习与借鉴。

     

 他们从民族传统写意艺术体系中吸收营养,将其观念与技法适当融入写实造型之中,赋予写实油画语言以某种舒畅的写意性。看来,深厚的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将永远会给中国写实油画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源。我想历史已经证明,油画之所以能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与喜爱,其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审美语言与传统中国画的区别。这种差异性是对中国艺术观念与技巧的某些补充,而油画在中国这块土壤上生长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并发生某些变异,这也是自然的趋势,是中国人对世界油画艺术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