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艺术家官网 > 黄馨胜 > 艺术家市场资讯 > 详情

资讯中心

静之境 访写意山水画家黄馨胜

艺术家市场资讯 发布于:2020-04-17


采访黄馨胜的地点是在他位于北京市顺义的家中,一个幽静的农家小院,除了院外邻家鸡犬之声,听不到一丝都市的喧嚣。三间大北房,大气敞亮。如果不是屋内的一幅幅画作和宽大的画台,你肯定不会认为那是一位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居所。

站在《庭上云彩图》之前,你就会对被吸入画中有自己的体悟了。白云笼罩下树木、房子、山岗都变得模糊不清,而云的本性是流动的,薄与厚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你可以从背后景物的明暗变化中看出云的移动,也可以从景物的远近感中判断云的层次,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置身画中。

《庭上云彩图》的云朵是有层次的,而《溪上秋色》中的红叶层次更为丰富。满幅的红色让人眼前一亮,那红,红得那么热烈,它不是秋天的红叶,分明是天上的流火;它红得那么有层次,远处的你已看不清楚,而近处的好像可以铺展到你的脚面。山间的溪水在红叶的掩映下,在画面中跳跃,叮叮淙淙地从你脚边流过,一份清爽与宁静之感油然而生。


黄馨胜画中以夜晚为背景的居多。他崇尚环境的安静与心理的安静二者的和谐统一,而夜晚是达到这种境界的最好时间。黄馨胜认为,在俗事纷繁的人世间,白天的人们在忙碌之中已经迷失了自己,只有到了晚上,一切都淡定了下来才慢慢回归自我,得到了内心的安宁。“晚上的人,才是自己,我也最喜欢画夜色,即便是画白天,我也喜欢画成日月同辉的景象。”

月亮是黄馨胜在以夜晚为主题画作中最常表现的,有时是真实的月亮,还有的是用光与影的表现,让你用心灵去感知月亮的存在,《月光》就是这样一幅作品。画面中并没有月亮出现,但你可以发觉从左后方发出的月光,它投射在近山,也投射在远山上,将画面的层次拉开;它也投射在上路之上,为夜路上的红军指引着方向。

《庭院月色》则又表现出了明月从浓云之后闪出的一瞬间。夜已深,庭院与游廊内准备赏月的人都已经悄然离去,此刻风吹云动,明月初现,一片光明洒落大地。大地上的万物都焕发出了活力。

静是一种境界,而不是一味的不动;静是心灵的感受,而不在于外界。在画面中让人可以感受到事物是在运动之中,但心里还是感觉到一份静意,这也是黄馨胜画中要追求的。


《驰聘纵横》是黄馨胜以高铁为主题的一幅画作,高铁给人的印象就是风驰电掣,这与静好像是截然对立的。但你在这画中感受到的却是一份不一样的静,站在高2.4米的画前,我犹如站在一座山的山腰之上,眼看是万顷的松涛,我甚至闻到了松枝的清香。远方是一座座雪山,如同祖国钢就在松涛与雪山之间,一列高铁穿行通过,它是那么的静,没有惊起飞鸟;它是那么的快,只在你眼前留下瞬间,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让我的心因它的驰骋而产生波澜。

《征程图》的动与静也十分张弛有度。一支红军的队伍在巍峨的大山之间向上攀登,冽冽寒风吹动了他们的旌旗,纷纷的大雪从天而降让行路更加的艰难。行走的军队,吹动的寒风,降落的雪花,这一切仿佛真的在动,只有那红军战士的心与巍峨的大山一样坚定不移。一般看了这种红色题材的画作之后都会热血沸腾,但在欣赏《征程图》时我在赞叹红军伟大壮举的同时,心情没有跌宕起伏还是那么的平静。

黄馨胜的画多青山绿水,当我问他这些作品画的都是哪里?有没有以某一地方的风光为主题的画作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在多年的学习与工作之中,黄馨胜也去过很多的名山大川,长期的观察与写生,已经把中国山水造型的精华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了。在他笔墨挥洒间,纸上就展现出了一片胜景。但黄馨胜认为,真正好的地方不光要美,更应该是能游可居的,没有外人的打扰,没有世间的琐事,有的只是宁静如家一样的感觉。

其实,黄馨胜的老家陆川正是这样的地方,那里气候温暖,山清水秀,浓郁的客家文化让大家和谐相处,与世无争。《云水韵家山》就依稀可以看见黄馨胜老家的气韵。天空的流云与地上的溪水仿佛连接在了一起,让人分不清是在天上还是人间。


《书房月色》则给人一个更加具象、更加温暖的家的感受。月亮在薄云之后,若隐若现,青松与翠竹在微风中自由地摆动。竹林之后的小院中,有一盏灯还亮着,那是一间书房,房中正有苦读的书生。依松竹而居,映托出了书生所追求的品质;深夜的灯光,彰显着书生的坚韧不拔。

时间已不早了,我向黄馨胜告辞,揣着满满的平常心,走出了他所居住的村子。来到大街之上,滚滚的车流,熙攘的人群,那些平日里的景象,倒让我一下子觉得不适应了。这才体会到,黄馨胜的家为什么选在顺义的一个村庄里,那里是北京闹中取静之处。但真正的静不是仅局限于环境,静是一种境界,而黄馨胜的画追求的就是这种境界。